荆州“稻虾连作,一田双收”促转型
时 间:2016-11-11
荆州市有悠久的种稻历史,发展水田综合种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。近年来,该市以“稻虾连作,一田双收”为代表的种养模式正引领传统水田农业的转型升级。

“稻虾连作”拉动稻田综合种养 

水田综合种养模式源于早期的稻田养鱼,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,上世纪70年代,倪达书研究员在武汉东西湖开展稻田养鱼实验,80年代正式提出了稻鱼共生的理论。本世纪初,潜江市农民尝试在稻田里放养小龙虾,通过多年摸索,发现在低洼田里中稻收割后投放小龙虾,利用稻蔸作为饵料,次年5月前捕捞小龙虾,接着再种植水稻这种模式最适合,而且亩纯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。可观的收入、典型的示范带动了小龙虾稻田养殖的快速发展,并被总结为“稻虾连作”模式。 

近年来,小龙虾餐饮、加工和出口市场持续火爆,水田综合种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,在江汉平原方兴未艾。并由此衍生出“鳅稻共作”“鳖虾鱼稻共作”等多种水田综合种养模式。至2015年底,荆州市已发展水田综合种养面积151万亩,产出水产品14.6万吨,极大地促进了农户增收。 

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凸显 

由于“共生共育”,产出来的“稻”“虾”,都是安全放心的产品,其市场价格好,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。 

生态

水田综合种养遵循了自然规律,创造了稻鱼共生共育的生态环境,自然达到保护和修复生态的目的。养好虾必须有好水,水田综合种养正好防止了水污染现象的发生。 

稳粮

水田综合种养“不与粮争地,不与人争水”,选择低湖冷浸田作为发展重点,在水田四周开挖1.5米以上深的水沟,虽然水稻栽播面积减少12%左右,但由于回形沟能降低水位,有效实施晒田,增加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,能够达到稳定稻谷产量的目的。 

增收

“稻虾连作”模式,一般可以亩产稻谷600公斤以上,小龙虾100至150公斤,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,是单纯种稻收入的3倍以上。监利县柳湖村黎先进、茭牌村徐新春稻虾模式年亩平纯收入分别为4923元和3437.5元。公安县麻豪口镇月湖村,全村412户有350户从事稻虾种养,两口之家20多亩水田就能实现10至20万元的年收入。

  
  
  

地 址: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特一号华中农业大学原附中3号楼

电 话:027-87286637

传 真:027-87286637

版权所有:688365.com

技术支持:现代教育技术中心

Copyright (c) 2013.